上海贝思赫国际医疗
您的位置:上海贝思赫国际医疗 > 上海助孕哪家好 >

硬核科普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篇短文说透彻

发布时间:2024-04-20点击数: 261

橙全心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所致的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可导致明显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和社会功能损害,对个体的家庭生活和职业功能造成长期破坏性影响。

最初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用来描述各类创伤性战争经历后的种种结果,也称为“战争疲劳”。后来发现,在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者心灵上的胁迫等事件之后,都可能出现。其引发原因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战争。这种压力即可以是直接经历,如直接受伤伤;也可以是间接经历,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stress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产生的后遗症,这样的病症往往会延迟发生:发生在数天至数月,一般发生在半年以内,以持续3个月,病程可长达数年。而在疾病发作时也将表现为身体、心理的一系列反应。

1、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个体会产生闯入性的创伤情情景再现,而且再现的内容非常清晰、具体。尤其生活中与创伤可能产生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个体对创伤情境的再体验。这种再体验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生理上的应急反应。(如出汗、心跳加快、恐慌等。)

2、持续的回避行为:出于对再体验的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创伤体验的事、物。这种回避反应一方面对个体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另一方面他会延缓个体PTSD相关障碍的复原。(如受到性侵的孩子将无法正常谈恋爱;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高警觉:就是对许多小的细节件都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应。不少患者则出现难以入睡、易惊醒等睡眠障碍,表现出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将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产生一些共病如社交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等;伴随着焦虑恐惧的情绪,因为场景的再体验而导致失眠、烦躁不安、害怕等情绪,最后难以集中注意力,完全或者散失工作能力,并且有可能会出现心血管、消化、神经系统的躯体症状。

常用的心理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它帮助你针对于这些令人痛苦的想法,帮助人们理解发生的创伤,而非一味地逃避与挣扎。帮助看清楚创伤本身,改正错误的思维方式。比如:把失去家人的伤痛归咎到自己没有照顾好。认知疗法可以扭转这种信念,比如:“这并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2、延时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有效降低创伤后痛苦感受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直接面对与创伤相关的想法、感受和场景。治疗过程中,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治疗师会要求你一次次重述创伤的过程,直到不再对回忆产生恐惧为止。在一开始这个方法可能很艰难,但是在一次次安全的情景下,通过释放负性情绪,降低痛苦,再从正视创伤事件到接受事件,暴露疗法在一步步教会你正视并控制恐惧。

3、眼动脱敏与再加工:被认为是治疗PTSD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心理学家FrancineShapiro的一个偶然发现,当她的眼球进行随意运动时,负性情绪和心烦意乱的思绪就会得到缓解。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眼动脱敏,针对诱发来访者创伤性痛苦的刺激,让来访者集中注意于视觉映象和甄别出的负性信念、情绪、以及伴随的躯体感觉,同时在治疗者的手指带动下做眼球运动(10~20次)。此后完全放松,让患者闭目休息,排除头脑中的各种杂念,并进行再次评级,直到痛苦降到最低级。

4、小组团体治疗:与组员一起分享经历,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互相支持,相互理解,讨论如何应对,面对现实而不是过去。

自从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对于灾后的心理干预越来越重视,在灾后经常会出现心理咨询师的身影,可见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的重要性。当家庭成员出现创伤事件时,作为家人首先要了解相关的知识,不要一味的强调让患者坚强,这样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干预与治疗;其次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要给患者一定的时间缓冲,再鼓励他恢复正常的生活;最后家人要监督患者积极应对,提醒患者不要采取消极的不良的应对方式


参考资料